首页

93美脚论谈

时间:2025-05-30 06:14:39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10215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民革上海市委会·上海大学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院”揭牌

吴谦指出,美方为获得更多军费预算,一再拿中国说事,编造炒作并不存在的“中国军事威胁”,这种凭空制造敌人的做法在战略上是非常危险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携手上好毕业季“大思政课”

“刘老师家”是刘麟和黄玥霖于2015年联合创立的美术馆公共教育研学机构。2004年起,两人先后进入专业艺术领域工作,积累了十多年的美术馆展览策划及公共教育经验。

(新春走基层)江西龙南“香火龙”:龙腾乡间闹元宵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是嘱托,更是内蒙古奋力前行的方向。张占军在致辞中介绍内蒙古能源发展势头好:一是全力推进能源供应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电力总装机、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风电装机规模、外送煤炭、外送电能力等指标保持全国第一,保障了区外25个省区市的能源供给。二是内蒙古正凭借“无限风光”,紧抓快干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市场化并网新能源场景应用全面开展。同时,内蒙古坚持以数字科学引导能源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研发推出了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四只指数,为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和新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工具。

官方通报贵州一诊所涉及“医托”:已移交警方核实处置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姚林青同样向国是直通车表示,点映后提前上映,说明片方通过点映试探,有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想把积累的口碑效应尽快释放出来。

广电新媒体发展主题研讨探索“新十年”发展方向

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